夏季手足口病高发 家长要做好预防措施
发布时间:2019/07/12 阅读次数:884
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发的,春夏季节,尤其是4-7月是高发期,2-5岁的低龄婴幼儿最易感染。
一、手足口病发病时的表现
1、发病初期,主要症状是发热,体温一般在38~39摄氏度之间,伴有嘴角痛、咽喉痛、流口水、不爱吃东西等症状,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。
2、1~2天后,孩子的手上、脚上、臀部和口腔内颊部、舌、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,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,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,疼痛异常,因此,患手足口病的孩子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、吃饭、哭闹不安。
3、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~4天后,可自行消退,不留痂,也不脱屑而痊愈,无并发症者1周左右即可治愈,预后良好。
4、极少数患儿出现呼吸系统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,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肺缓性麻痹、病毒性脑炎、病毒性脑脊髓膜炎等。个别重症儿病情进展快,导致死亡。
二、儿童手足口病治疗方法
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,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: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。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。若小儿有发热时,多喝水,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也可口服退热药。保持局部清洁,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;对破溃处,可用金毒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。因口腔有糜烂,小儿吃东西困难时,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,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,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。
三、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
主要是做好儿童、家庭的卫生、隔离病儿等是减少感染和预防本病的关键,对幼托机构来讲更是特别重要。
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,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和洗手液给孩子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,吃食物,剩饭、剩菜要完全加热后才能食用。
家长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,家庭成员的衣服和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,每天最好2次房间进行通风换气,每次30分钟。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合,特别是避免与其他有发热、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,减少被感染的机会。
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,替孩子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。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,进行消毒。
注意孩子营养合理氨基酸,还要让孩子休息好,适当晒晒太阳,增强自身的免疫力。
孩子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在家中治疗服药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,轻症患儿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疗、休息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
托幼机构、小学等集体生活、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,发现有发热、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去医院就诊,同时报告相关部门。患儿应在家中休息,不宜再继续上学。要立即对玩具、被褥、桌椅进行消毒;同时做好食堂、卫生间、教室等的消毒处理;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