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启垃圾分类“杭州模式”,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
 
开启垃圾分类“杭州模式”,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
发布时间:2020/7/30   阅读次数:801

垃圾治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,近年来受到各方高度重视,多地积极开展垃圾分类,并推出了许多创新做法。杭州市积极创建达标街道、示范小区,优化垃圾清洁直运模式,完善两网融合回收体系,提升末端处置能力等举措,全面推进垃圾分类“杭州模式”。

从“单打独斗”转为“协同作战”,齐抓共管网络逐步形成

一、高位协调。杭州市吸取历史经验教训,统筹考虑各类垃圾治理,在国内率先提出“五废共治”理念,成立杭州市治理固体废弃物工作领导小组,覆盖成员单位38个,形成高效畅通协调机制。

二、政策配套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,出台全国首部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——《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,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。

三、压实责任。建立市、区(县、市)、街道(乡镇)、社区(村)四级责任传导机制,实行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制和层级负责制,出台专项考核实施细则,建立“日检查、月通报、年考核”工作制度,定期在主流媒体上公开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小区、单位“红黑榜”,并将垃圾分类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。

从“被动消极”转为“主动积极”,人人参与氛围日益浓厚

一、党员带好头。组织开展“垃圾分类 党员先行”主题宣传月活动,推行“党建+垃圾分类”,把参与垃圾分类作为党员到社区报到、主题党日、“三服务”的重要内容。

二、单位作表率。市民对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呼声强烈,出台《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》,率先在入驻市民中心的100余家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垃圾强制分类,并扩展到市区街镇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。

三、宣传多元化。编写垃圾分类教材读本、开设分类知识辅导课、录制“眼镜伯伯讲垃圾分类故事”、举办知识竞赛、开辟宣教基地、开展“第二课堂”主题实践、讲授开学第一课等活动。

四、服务面对面。组建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、楼道长、专管员等“三支队伍”,开展上门入户服务指导。同时,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团,广泛持续开展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单位、进工地等“十进”服务指导。

从“粗放粗分”转向“精细精分”,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

一、完善分类投放设施。开展垃圾投放设施专项整治行动,落实“四色”垃圾桶规范摆放,清理不规范容器,解决杂色桶问题,优化调整投放点的垃圾桶数量,并在垃圾桶上加贴垃圾分类标识。

二、加大投放环节监督管理。积极探索实践并总结垃圾分类管理模式,强化管理责任落实,探索建立可追溯机制,落实小区垃圾分类专管员制度,引入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垃圾投放监督和巡检。

三、优化垃圾清运服务。统一实行“绿车对绿桶、黄车对黄桶”分类清运,并开展混装混运有奖举报,提升运输车辆分类识别度,有效防止垃圾混装混运。

从“一次消耗”转为“循环再生”,资源节约使用效益显著

一是完善回收政策。修订发布《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》,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。

二是创新回收模式。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再生资源回收”模式,搭建政、企、社合作平台,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业态发展,推动垃圾清运与资源回收“两张网”的有机融合,成功孵化出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。

 
 
 
   
 
 
  版权所有 淳安县妇幼保健院、淳安县青溪农村卫生工作指导站 版权所有
医院地址: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新安北路63号 邮编:311700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,
如有转载或引用本站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 浙新办[2005]20号 浙ICP备15046697号-1 浙公网安备33012702000162